在我們的眼中,醫生手術時穿上寬松輕巧的柔軟連體鉛衣是一名手術室醫生的標配,但其實不盡然。高輻射的大型C背X光血管造影機,這是心臟介入手術必用的一種設備。在整個手術過程中,它就像醫生的眼睛,能夠將患者的病變部位看得一清二楚。但這也表明了,手術中醫生要全程暴露在X射線的照射范圍內。
為了抵擋做手術時持續X射線的輻射,付世全必須穿著沉重的鉛衣進行手術,每臺手術長的需要持續1個小時以上,全程穿著30斤重的鉛衣,而這樣的手術,可能每天最多時要做5-7臺。
但鉛衣也只能保護身體重要部位,手、腳、臉部都暴露在外,這也導致付世全經常會感全身乏力、頭昏、精神差等癥狀,白血球也會降低。其實手術過程中最累的不是身體。患者檢查身體時,會盡量避免拍胸片,擔心有X射線輻射。而我們常年要在X射線的環境中工作,平均一臺手術接受的輻射量相當于拍1000次X光片,一年下來相當于拍了50萬張X光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他們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換病人的生命。
介入手術需要借助X光照射顯像。射線從手術臺下方打上來,照在病人的心臟部位,手術臺上方有個接收器,旁邊有一個屏幕,廖醫生邊看屏幕邊操作。做完手術,貼身衣服都濕透了。盡管手術臺側邊有一個小小的防輻射擋板,但據說,一臺介入手術下來所吃射線相當于普通放射科醫生一年的量。
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:由于甲狀腺對射線很敏感,一個年輕的女醫生在導管室做了兩年多,就患了甲亢,只能換崗位。還有一個小護士,工作不久血小板數量就只剩下4000多…射線輻射對生育也有影響。導管室的幾個男醫生都生了女兒,他們開玩笑說,射線把Y染色體都殺死了。